向峨乡 - 乡镇概况
向峨乡位于市区东北部 ,东西最大横距10.7公里,南北最大纵距12.2公里,东连彭州市,南接蒲阳镇,西与西北靠金凤乡和虹口乡,北临彭州,幅员面积58.8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12341亩。地处高山与平原的过渡地带,最高峰二峨山海拔1804米,最低处狮子桥海拔720米。1999年末,辖鹿池、莲花、石瓮、棋盘、石碑、茶房、月耳、龙竹、石花、火石、东

向峨建场前除有一药铺和两个烧房(酿酒)外,无其它商业。1980年后,商贸逐步发展,集市贸易日益兴旺。交易品种以蔬菜为大宗,日上市量逾万斤。至1999年,集镇面积已发展至0.4平方公里,有街巷8条,其中水泥路面2条,长1500米;沥青路面2条,长500米。建起了总面积2700平方米市场2处。场镇有日生产能力500吨的自来水厂1座,有医院、邮电所、广播电视站、文化站等设施。
向峨乡境有大三公路纵横东西,有紫宽路在乡境和彭州市交界处与大三公路交汇,另有厂矿企业专用道9条与大三公路相接,公路总里程53公里,其中水泥路面12公里。有村道12条,总长48公里,一般宽3.5米,1981年,已实现村村通行汽车。1999年,实现村村通电话目标。
向峨乡 - 环境

向峨乡 - 经济发展
向峨乡积极克服地理位置偏僻,土壤条件差的不利因素,积极按照县委提出的“五个围绕”,立足乡情、民情抓好产业结构调整,先后发壮大了展了花生、桑蚕、林业、畜牧四大主导产业。花生面积达到4万亩,桑园面积达到2万亩,(全部与花生间作)优质速生杨面积达到4万亩,肉牛存栏达到2.5万头,达到人均一头牛。同时,个体民营经济迅猛发展,形成了多业并举、齐头并进的经营生产体系。2002年全乡完成多种经营总收入1.5亿元,纯收入3200万元,2008年有民营企业17处,固定资产总值5000万元,从业人员2700人,个体工商户629户,2002年个体民营经济总产值达2.3亿元,利税1300万元。

向峨乡成立了花生批发市场,产品有黑花生、红花生、特大花生、白沙系列花生、鲁花8、花育22等十几个品种,全乡种植面积1万亩,平均亩产量达800市斤,06年每亩纯利润1600元以上。
在对花生市场考察的基础上,向高唐、章丘、聊城、河北等地的花生批发客商发出邀请函,村里给客商提供摊位、公秤,不收任何费用,并负责协调客商交易时发生的应急问题,在此基础上,建立向峨乡京东村花生批发市场,花生种植户在花生收获季节与外地客商自由交易,提高了花生的经济效益,促进了花生种植户的积极性。通过市场交易,由京东村委会与河北邯郸客商签订了花生种植销售合同,形成订单花生,品种有鲁花8号、花育22,面积为300亩。当前市场规模小,批发市场交易时间短,仅为每年的秋冬季节,没有形成全年都经营的批发市场。
向峨乡 - 党政建设
向峨乡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,提高了干部素质。向峨乡从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入手,确保了干部培训实效,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。一是实行了办班审批制度化。针对以前部门单位多头办班、重复办班、管理无序的培训状况,每年年初,由干部培训领导小组拟定部门办班年度计划和干部轮训计划,明确相关办班管理机构及工作职责,强化了村委党校在干部培训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,并建立了干部培训管理台帐,进一步规范了部门办班行为。二是实行了干部教育培训期间现实表现考察制度化。培训期间,由村委组织部委派组织员全程跟踪管理。并采取班主任、学习小组、班委会共同管理的模式,重点完善了学员成绩考核、学员出勤考核、学员表彰奖励等制度。三是实行了干部教育培训成果运用于干部选任制度化,对达不到《干部任用条例》中规定的参训期限的干部,一般不予提拔重用。

全方位监督干部,维护了干部队伍的形象。针对一些因领导失职或工作失误,造成了重大负面影响,而纪律处分有关条例没有明确界定的问题,我们制定并实施了《关于对重大负面情况责任人员实行备案登记和组织处理的暂行规定》,三年来,共搜集负面信息24条,备案登记13人,组织处理7人,对6名违纪违规一般公务人员及时移送县纪委立案调查。通过全方位监督干部,达到了增强干部监督工作权威,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选人用人水平的目的,有效防止了行政不作为和反作为,维护和树立了干部队伍形象。
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创新热情。全村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牵头抓总职能,重点推进了以下三项工作:一是积极组织了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选用工作。二是大力选送优秀人才外出参观学习。近三年来,我村选派了11名领导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,组织了14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香港、广东、浙江学习企业管理。三是加强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。06年来,我们通过种养技术培训、农业经纪人培训、农村远程教育及文化下乡等多种形式,重点对45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展开培训。
向峨乡 - 社会生活

向峨乡发动机关、村、组干群和沿街群众,对路边下水道、垃圾和影响村容村貌的“四堆一圈”(即:粪堆、柴堆、垃圾堆、土堆、猪圈)及乱贴乱画的广告、标语等认真进行了清理,并对路边破旧废弃的房屋和违法违章建筑、违法占道经营的商贩摊点进行了拆除和取缔。向峨乡参加环境卫生突出整治活动的干群共计1500余人次,共清理下水道25000米,垃圾800余吨,“四堆一圈”367个,刷掉乱贴、乱画的标语300条,拆除废弃和违法违章建筑35处,占道经营摊位67个,按统一色调粉刷沿街建筑立面35万立方米,建造垃圾临时存放池和长久性垃圾存放场及公共厕所等,使全乡8个自然村基本做到了有公共厕所等“六有”。赵楼村从全村选聘了10名年龄较大,忠厚老实的村民担任垃圾清理工,清理工每月工资300元,从每月每户拿出的2元清洁费中解决。[1]